一.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和基本情况介绍  

 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38年,在抗日战争 的烽火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 设工学院,理学院,文学院,法商学院,同年增设师范学院。   西南联大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爱国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以“刚毅坚卓” 为校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一大批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他们中有中国 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爱国人士,如闻一多,李公朴,张奚若,朱自清等知名学者 ;有为了人民的民主,幸福和祖国独立,富强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某个者,如潘 琰,李鲁连等;有为中国和世界的科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如诺贝尔 资金获得者杨振宁,李正道,吴健雄等。   抗日战争胜利翌年,三校复原北适,留昆的联大师范学院必称国立昆明师范学 院,1984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530亩,(其中新区212亩);校估13. 8万平方米至1 996年6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479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733人,内有 教授56人,副教授213人,讲师355人;在校学生4782人,其中研究生 103,函授在籍学生6280人,自学考试学生一万余人,加上退休教工400 余人,云南师大已是一所万名以上师生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坚持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全面深 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近几年来先后有50项优秀教学成果获奖;科研 工作在确保基础,强化应用,促进教学服务经济的方针指导下,先后有176项科 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奖。相继出版专著近300种,云南师范大学师资雄厚,结构 合理,不仅有一批常识渊博、治学严谨的老教授,还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 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3位教授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专业技术 人才,13位青年教师被破格提升为教授和副教授。   学校积极组织对外效,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英国、泰国等多 所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派出200多名中青年教师赴国外讲学, 研究和进修,云南师范大学的中国文化对外汉语培训中心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 国留学生,学校内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西南外语师资培训中心面向四川、踽、 广西、云南等省区开展培训服务。

二. 学科专业、各系所、中心介绍

1. 外语学院

2. 成教学院

3.体育学院

4. 数学系

5. 物理系

6. 化学系

7. 生命科学系  

8. 中文系

9. 历史系

10. 政治经济系

11. 教育系

12. 电教系

13. 太阳能研究所

14. 教育科学研究所

15. 计算中心

16. 分析测试中心

17. 计算机配色中心

18. 云南师大校办产业

三. 校长介绍  

 李存俊,男, 汉族,省劳动模范,教授,1937年6月出生于云南省墨江县, 1961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院物理系,留校任教至今,历任昆明师范学院物理系 考古室主任,党总支副书记,院教务处副处长,物理系主任,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兼任全国高师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 主任,〈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理科版和〈高教研究〉主编,省政协委员。   李存俊教授长期从事物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讲授过“光学”,“电学” ,等十余门课程,编写了《电子线路》,《电子测量仪器》,《BASIC 语言程序设 计基础》等著作;主持JS-1示波器的研制与生产,自动计时器的研究;参与电 子计价秤,大型粮仓微机控制,陆良、禄丰、峨山的人才规划与预测,云南教育改 革与实践系列项目的研究;主持DEC计算机的引进,现为心理学(物理方向)硕 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李存俊教授担任云南师范大学校长期间,在党委领导下,与其他领导团结合作 ,全面推动学校综合改革,提出坚持师范教育,适度发展非师范教育,坚持日制和 成人教育并举;严谨治学,团结进取,辛勤育才,为人师表的办学指导思想,制定 了学校的长远规划,获省政府批准,把云南师大列入省属重点大学进行建设;积极 争取社会支持,筹措资金进行学校安居工程建设,狠抓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提高 ,扩大了办学专业与硕士学位授 与点;实施了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 养方案,加强了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校办产业,积极推进与国外高 校的合作交流,为促进学校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5年被省人民政府 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